济南时报,2月23日,第十三版财经新闻/咨询,李松
编者按: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,正向越来越多的行业、企业蔓延,谁也无法完全躲过。在济南,不少企业或厚积薄发、未雨绸缪,使自己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,甚至逆势发展;或临“危”不乱、积极应对,把影响降到最小,甚至变“危”为机。从今天起,本报推出“坚定信心,攻坚克难,科学发展”系列报道,对部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、经验进行报道,希望给广大企业以启发。
岁末年初,当很多企业还在“过冬”、“抱团取暖”的声音中苦苦寻找生机,为订单发愁时,正月初九,济南重工与一家日企签下了2000多万人民币的临时加工业务。济南重工的生产计划已排到第三季度。“和很多企业相比,我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小。”济南重工董事长王伯之说。
从容———
“我们没有特别的招数”
“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招数,可能是企业比较小,而且不像很多企业那样,产品比较集中,比较专业。”王伯之似乎更愿意强调对自己有利的“客观条件”,认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领域比较宽,影响相对滞后且间接一些,“可能是‘东方不亮西方亮’吧。”
金融危机之下,济南重工逆势而上,出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。“今年肯定要超过这个数字。”王伯之说, 2009年刚过去不到两个月,他们已经拿到了3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外贸订单,再加上内销,目前公司生产作业计划已安排到第三季度。
同时,就在很多企业纷纷通过裁员、减薪等方式“收缩战线”,以更好“过冬”的时候,济南重工为全体在岗职工涨了工资,一线职工人均增长300元。
取舍———
“我们是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”
不过,王伯之似乎还是更愿意强调受影响较小的“客观条件”,并把其归结为他们“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”。“这些年,我们一直注意处理好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。多元化不是漫无边际的多元化,一定要发挥企业原有存量资源的优势,是专业基础上的多元,多元化不放弃专业化。此外,产品技术含量要高,我们的战略是‘在朝阳领域做世界领先产品’。”王伯之说。
目前,济南重工是我市仅有的同时拥有铸钢、锻造、机加工、铆焊等能力的机械装备企业。
取信———
“那次‘投降’的经历教训很深刻”
几年前,济南重工接了美国一家大企业的订单,为对方加工一个设备,最初以为自己做得了,约定一年交货,但半年之后,很多技术问题仍没有解决,即使到时勉强做出来,一次验收过关的可能性也不大。“只好主动‘投降’。”王伯之说。
有了这次教训,他们变得“胆小”起来。2006年,经过考察和论证后,日本东芝想与他们签订100万美元的订单,但他们只挑出有能力做的10万美元订单,他们的认真态度令对方最初也不理解。结果济南重工不仅如期交付,而且一次性验收合格。“第一次合作,对方的技术标准、精度等都还没有吃透,所以不能贸然接太大的订单。”王伯之说,不能盲目贪多,不要嫌合同小,只有把第一单做好,才会有第二次、第三次。
没想到,这种“胆小”反而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。目前,济南重工已与美国福斯特惠勒、德国FAM、日本东芝等国际知名大企业建立起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。正是这些大企业,保证济南重工在金融危机来临时仍有稳定的订单。